当地时间6月26日,特朗普突然对外宣布:“中美已经签署了一项协议,这是一场很棒的交易。”随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确认了这一消息,但强调的不是“达成协议”,而是确认了“框架细节”,即确认美方开始“落实共识”了。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的说法,经过两周的磋商,近日中美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所谓“框架细节”,实际上就是落实元首电话会晤和伦敦会谈成果共识。美方最关心的是稀土相关材料,中国要求的是取消“消极举措”,也就是解决“关税外惩罚措施”问题。虽然日内瓦会谈部分解决了双方的关税问题,但美方在此期间新增了一系列“消极举措”,这是中国不能容忍的。也因此,中方出台了稀土相关材料出口管制的惩罚性措施。
正是这一举措击中了美国的痛点,这才有了元首通话和伦敦会谈。然而,伦敦会谈成果只是达成了落实“两个共识”的框架,细节问题尚未确定。这两周多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双方就细节方面进行协商沟通。
我方已经明示,必须在美方取消消极措施的情况下,中方才能解除稀土相关材料的反制措施。可特朗普似乎并不打算在消极措施方面做出让步,只希望中方单方面取消惩罚措施。
如今确认的框架细节是,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美方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中国限制稀土用于美国军用,这恐怕得长期存在。
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在封杀中国芯片等产品的限制性措施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以换取中方的部分稀土出口管制松绑。
这是继关税让步后的又一次让步,特朗普也不得不在中方的强硬反制下低头。虽然还没有完全解决贸易争端问题,但这毕竟是朝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那么,一向擅长“极限施压”迫使对手让步的特朗普,这一次为何硬不起来而向中国作出“让步”了呢?
表面上看,是中国的稀土管制或惩罚措施迫使其让步,但实际上并非全部如此。另外的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实力是硬道理。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意外抢眼。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正在得到进一步释放,中国经贸新政的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经贸打压阻挡不了更破坏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继续井喷式发展,科技封杀非但没有起效,反而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助力。封杀中国半导体芯片的结果就是美国将完全失去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做出调整。
目前,美国在外交方面正陷入越来越孤立的局面。在军事方面,中国军队的实力提升太快,而美军的实力和士气却在快速下降,这使得美国干预世界局势的能力严重不足。在高科技与核心制造方面,中国正在实现超越。虽然美方不希望与中国合作共赢,但与中国“一损俱损”的能力与心气已经严重不足。
现在已经不是美国要不要与中国脱钩的问题,而是中国在被迫加速“去美国化”。中美不能共存,那中国就只能是另寻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之外的体系。尽管美国在推动脱钩战略,但在没有重振美国空虚的制造业以及没有把中国踢出美国供应链体系之前,美国对中国就有依赖。
甚至可以说,目前美国连与中国展开激烈冷战的勇气都没有了,至少目前还不能与中国翻脸,所以只能对中国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让步。
其二,美国经济承压严重。
尽管推出了各项有利于美国优先的政策措施,但美国经济偏偏非常不争气。特别是物价和贸易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季度已经是衰退的数据,二季度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旦经济继续下滑,不排除突然引爆危机的可能。即使不引爆经济衰退危机,特朗普也要承受更大的政治压力,他的支持率会下滑更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别看目前美国的大法官们没有否决他的关税和经贸政策,可一旦经济下滑严重,恐怕他就要付出法律的代价了。到那时可就惨了。
其三,与其它国家谈“对等关税”协议的需要。
尽管一开始就有70多个国家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尽管绝大多数国家强调不会与美国硬碰硬,但也没有一个国家表示可以无条件妥协让步。距离关税暂停生效日期还有10余天的时间,可到目前为止一个国家也没有做出重大让步的意思。
尽管这些国家肯定会对美国做出一定的让步,也就是特朗普一定会收割到一定的好处,但问题是特朗普关税战争的主要目标无法实现。
特朗普这一次发起全球关税战的主要目标并非单纯为了收割世界财富,而是要消除美国经济危机的系统性根源:一是重振美国制造业;二是解决美债困境;三是应对去美元化加速。
解决不了这些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和威胁,经济危机就随时会引爆。
因此,特朗普肯定不会满足于单纯的财富收割或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而是要重新控制世界经济体系,巩固美国的金融经济霸权。他必然要继续对盟友国家强力施压,实际上他也已经开始发出大限之期的关税威胁了。
连日韩加澳等一向听话的国家都态度强硬,这是特朗普没有想到的。如果连这些国家都征服不了,那以后美国霸权就更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而其它国家之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不妥协,也正是因为想看一下中美激斗的结果。因此,他必须先“搞定”中国。一方面借此对盟友国家施压;另一方面就是一旦盟友发起关税对轰的时候,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可以缓解美国的经济压力。
其四,他急于实现元首会晤,更想能够尽快实现访华或互访。
中国一直很谨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无法确定特朗普的“确定性”。也只有在经贸协议或框架协议基本达成并实施的情况之下,双方领导人才有见面的机会。尽快达成协议或落实框架,然后由双方领导人签字确认,这也就实现了见面的愿望了。对此他很执着。
目前来看,他希望至少在中国9月3日大阅兵之前实现这一愿望。不能总是眼看着中俄积极互动,这对美国太不利了。
相信这一次9月3日大阅兵,不仅是中国要展示强大的军事能力,更重要的是很可能意味着中国国家战略的全面改变。中国将越来越多地主动出击,不再总是被动反制。
尽管说特朗普已经做出了部分让步,但以他的性格是不会甘心就这么认怂的。目前第一步是中国部分放宽稀土管制,美国也将部分取消消极措施。只是特朗普是否按着谈好的框架来执行则又将是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确认目前的框架是第一步,意在避免中美贸易战恶化。之后的谈判将是更艰难的考验。要特朗普完全放弃对中国的高科技打压或遏制中国政策是不可能的。中美还得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下去,最主要的恐怕就是要看谁先犯错。
正规股票平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